新华江苏首页 | 要 闻 | 专 题 | 评 论 | 政 务 | 舆 情 | 爆 料 | 各 地 | 图 片 | 教 育 | 财 经 | 娱 乐 | 体 育 | 健 康 | 论 坛 | 税 务 | 汽 车 | 法 治 | 访 谈 | 微 博
第 3 期
李啸:作为一个艺术创作者,始终要坚持艺术本体为导向。
——专访江苏省书法院院长、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李啸

本期名家

李啸

1967年生。现任江苏省书法院院长、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、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、中国书法家协会楷书委员会秘书长、中国书法家协会评审委员、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名城联谊会副会长、文化部全国青联委员、中国沧浪书社社员、江苏省文联书画考级委员会副主任、江苏省文联委员、江苏省美术馆展览资格评审专家、江苏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、江苏省海外联谊会理事、《书画艺术》特邀编审、南京财经大学兼职教授、江苏省高级职称艺术类评委、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、江苏省宣传文化系统“五个一批”人才、江苏省“333”工程学科带头人、中国国家画院沈鹏精英班成员。国家一级美术师。

获奖、入展

书法作品获中国书法最高奖――“兰亭奖”(2006年); 林散之书法双年展――“林散之奖”(2008年); 中国江南文化节――“翁同和书法奖”(2009年); 世界华人中国书画艺术精品大展优秀奖(2007年); 全国第二届行草书大展铜奖(2004年); 中国书协主办“中国书坛兰亭雅集42人展”(2007年); “中国美术馆第二届当代书法名家提名展”(2007年); “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30周年会员优秀作品展”(2011年); 中国书协主办全国首届“三名工程”(2012 年); 以及全国展、中青展、行书展、草书展、正书展、楹联展、扇面展等专业展览100多次,10余次获奖。曾多次担任中国书协展览评委,如新人展、册页展、扇面展、老年展等。

论文、专著

文章见诸《书法报》、《书法导报》、《中国书法》、《书法》、《书法赏评》、《书与画》、《书画艺术》、《南京大学学报》等数十种专业刊物。 “语文新课标准读本”《李啸书法艺术欣赏•古诗导读》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(2012年),出版《李啸书法艺术》、《腕底清风――李啸书法作品集》、《李啸楷书册页》、《书画等级考核辅导丛书》等。

收藏、勒石

书法作品被日本、法国、德国、新加坡、韩国、香港、澳门、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专业机构收藏。作品及辞条收入《中国书法大典》《中国艺术家辞典•书法卷》《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》《中国当代书法名家•李啸卷》《中国当代实力派书家李啸研究》、《中国60年代代表性书家》等。 作品被全国100多处碑林勒石,中国美术馆、西安碑林博物馆等机构收藏。

荣誉及其他

2005年率江苏省青少年书法家代表团访问日本; 2007年随中国书法家代表团访问韩国; 2008年被授予“书法百杰”称号; 2009年被《中国书画》杂志评为“江苏十大青年书法家”; 2010年被《书法报》评为“兰亭诸子”; 2010年随中国书协代表团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办“汉字之美书法展览”; 2011年被授予“江苏省第三届中青年德艺双馨艺术家”荣誉称号; 2011年在《书法报》举行的全国百位优秀书法家评比中,网络投票名列第一。

Part 1书法艺术重在传承

书法是植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,首先要有非常强的继承能力,从传统的经典中传承他们基本的技法,然后才能从诸家中融会贯通,形成自己的审美体系与风格。首要的就是传承,传承以后再根据自己的性情、审美进行融合,但能否形成一定的风格要看个人的造化。

Part 2个人风格的形成是一个渐变的过程

不管是学习哪种艺术,哪种书体,都要找到它的源流,我的楷书是从魏晋时期往唐代回溯的。只有取法主干的东西,才能生发出粗壮的枝干,而在我的师承关系中,是有碑帖两种精神的结合,一部分是魏晋的抒发性灵,还有是唐代的法度严谨。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,并不是有意识的、刻意的,而是一个渐变的过程。

Part 3创作要遵循艺术规律

楷书作为一种应用性非常广泛的独立的书体,它的艺术价值非常广泛。在古人已创造很多技法陈式的情况下,楷书仍有很多形态表现空间。孙过庭云:“草不兼真,殆于专谨;真不通草,殊非翰札。”所以楷书以点画为形质,使转为性情,而草书反之。没有楷书作为基础,草书易于流滑,易放难收。因而作品当中就只有表面的舒放,缺乏内在的风骨。从古人的技法当中学习到古法,再去表现自己的艺术写意精神。

Part 4坚持艺术本体为导向

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在艺术的任何门类当中都出现过,当下创作者往往用更多的形式来转移人们对艺术本体的欣赏。真正的艺术首先要以艺术的本体为主,形式也重要,但是它永远不是主体。形式与内容是永恒的话题,作为一个艺术创作者,始终要坚持艺术本体为导向。

Part 5江苏的艺术研究呈现多元的发展态势

江苏省坚持书法创作、书法教育、书法学术研究三位一体同步推进的艺术主张,以书法教育为基石,江苏的书法创作保持在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。但首先做好艺术传承,在传承基础上鼓励艺术创新,因为传承的能力决定了创新能力。真正的艺术创造是艺术家才华与功力的集中体现。